历史里有哪些英雄,历史里的英雄人物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白起:白起,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的。
关于历史里有哪些英雄,历史里的英雄人物以及历史里有哪些英雄,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历史里的英雄人物,历史中的英雄人物,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历史里有哪些英雄,历史里的英雄人物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1、白起:
白起,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后位列武庙十哲。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重大贡献。
3、李靖:
李靖,男,字药师(一称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
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
4、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
是后世公认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5、蒙恬: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秦朝时期名将。
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
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
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6、岳飞:
岳飞,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7、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自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
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8、杨业:
杨业,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戏剧中常称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人(一说并州太原人,一说保德火山人),北宋名将。
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
忠烈武勇,甚有智谋。
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
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号为“无敌”。
9、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10、项羽:
项羽,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有岳飞、文天祥、张世杰、于谦、阎应元等。
1、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型姿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升弯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终年47岁。
3、张世杰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
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
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历任诸军都统制、知高邮军等职。
不久后因形势危急,张世杰升任保康军承宣使,带兵抵抗元军入侵,期间互有胜负。
随后又先后担任制置副使、保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等重要职务。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
张世杰奉益王、卫王南逃组织小朝廷抵抗元军南下。
后任签书枢密院事。
成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南下途中,元军多次派人招降,张世杰坚决拒绝。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军攻打雷州,数次皆未获胜。
张世杰因功升任少傅、枢密副使。
同年四月,宋端宗驾崩,张世杰主持立卫王为帝。
并将朝廷转移到崖山。
不久后,陆秀夫背卫王赵昺投海自杀。
南宋灭亡。
张世杰也在同年死于平章山下。
4、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吵租闷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
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5、阎应元
阎应元 ,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
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世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阎应元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