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

  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是中国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接下来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的。

  关于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以及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

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论文

  中国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接下来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中国气候的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从气候类型上看,我国东部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潮湿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雨热同期。

  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冬季盛行偏北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所以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

  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期,也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由于陆地的热容量较海洋为小,所以当太阳辐射减弱或消失时,大陆又比海洋容易降温,因此,大陆温差比海洋大,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大陆性。

  我国大陆性气候表现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

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

  (一)纬度因素:使我国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影响范围:全国)

  (二)海陆因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

  海陆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即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

  (三)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在高大山地,气候呈垂直变化。

  (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最为显著。

  )

中国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亚热带季风: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温带季风: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

影响中国气候的因素 600字论文 急!!!

  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因素三大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理因素在中国气候特征和气候分异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亏卜的作用。

  一、地理因素

  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

  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

  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

  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

  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

  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

  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

  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高原季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

  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

  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

  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

  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橘空携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

  冬季冷高压加强邻近地区气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压与蒙古高压的迭加使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压得以加强,势力尤为强盛,冬季风影响大半个中国。

  夏季高原热低压吸引大气向高原辐合,使高原南侧的印度低压进一步加强。

  与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气压梯度,加强、加速西南和东南季风。

  冬夏季高原面上气压场的配置所形成的气流场与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场及其所形成的气流场刚好吻合,从而加圆伏强了中国冬夏季风的强度。

  也改变了我国气压场的形势,增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3)独特的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进而对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4)青藏高原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影响,使我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

  a.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

  而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

  同时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又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

  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的冷极。

  b.高原东部的云贵高原由于处于冬季西风带的背风位置,出现“死水区”,南部又受西风南支气流北上的影响,冬季不冷,气温较高,天气别具一格。

  昆明有“春城”之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

  c.高原地区气温受地形影响,表现出等温线与等高线明显吻合的特点,打破了冬夏季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

  d.高原地区由于地高天寒,长冬无夏,7月份平均气温仍低于8℃。

  全年活动积温<2000℃,≥10℃的持续期少于100天,部分地区全年日均温都在0℃以下,活动积温为零。

  可以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

  (5)青藏高原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我国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夏季环流的西南和东南季风,比较丰实,且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

  a.高原边缘山地的地形降水比较明显,南坡降水达2000毫米以上,东部地区200~400毫米,东南边缘地区400~800毫米。

  b.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使之无法进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所以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在50毫米以下。

  c.青藏冷高压建立的迟早和它消亡的快慢还直接影响到季风的强弱程度。

  冷高压建立早、强盛,冬季风迅速且大面积控制我国。

  消亡的迟,原面向外发散的气流阻挡夏季风北上,直接制约着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所以青藏高原原面冷高压和热低压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大气的降水强度甚至旱涝灾害。

  二、辐射因素

  中国年总辐射分布约为90~180×4.1868KJ/cm2,见教材第192页图8.1。

  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居中,在110~120×4.1868KJ/cm2之间。

  中国地面有效辐射总量约为35~55×4.1868KJ/cm2,全年总辐射量多的地区,有效辐射量也多;辐射量少的地区,有效辐射量也少。

  所以,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在35~45×4.1868KJ/cm2之间。

  中国年辐射差额约为45~80×4.1868KJ/cm2,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在50~60×4.1868KJ/cm2之间。

  各季的辐射差额:各季的辐射总量,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依次是夏、春、秋、冬季。

  但有例外,比如,云南省的腾冲,由于夏季多数为阴雨天,夏季辐射量少于春、秋季,与冬季相当,辐射量依次是春、秋、夏、冬季。

  各季辐射差额及其温度状况,多数地区的辐射差额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介于两者之间。

  各季的气温也是如此,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三、环流因素

  我国低层大气的环流方式主要是季风环流,支配季风环流的天气系统在一年各季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冬季,支配我国大气运行的活动中心有3个: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

  形成东低西高的气压形势,因此,我国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地区为偏西风,华北地区为偏北风。

  又由于我国南海上也有低压(赤道低压),我国南北也存在着气压梯度,有一部分冷空气会顺着海岸线南下,影响我国南方各省,这些地区的冬季风为偏北风。

  当阿留申低压较强时,冷空气大量东流,南下冷空气就较少,我国多数地区为暖冬;相反,阿留申低压较弱时,冷空气大量东流较少,南下冷空气就较多,我国多数地区为冷冬。

  夏季,东南海面上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我国西南方向的印度低压,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气压形势,所以我国多数地区的夏季风为东南风;此外,夏季还有从我国西南孟加拉湾吹来的暖湿气流,因此,有时会吹西南风或偏南风。

  同时,我国气候还深刻地受到北半球西风带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航.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