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退档了是什么意思,高考退档的常见原因是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总是有同学被退档,退档是什么意思呢,退档的原因有哪些呢的。
关于高考退档了是什么意思,高考退档的常见原因以及高考退档了是什么意思,高考退档是怎么回事,高考退档的常见原因,高考退档怎么办,高考退档的主要原因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高考退档了是什么意思,高考退档的常见原因
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总是有同学被退档,退档是什么意思呢,退档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高考退档退档是指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由学校具体确定调档比例,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专业由学校决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
高校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
一般高分考生被退档,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专业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
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
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
如果考生被不合理地退档,应及时与有关高校联系。
高考退档原因分数因素
这类退档是由考生成绩本身引发的。
在教育部的招生管理规则中,这类原因有14种:1.总分不上线;
2.总分偏低;
3.语文分偏低;
4.数学分偏低;
5.外语分偏低;
6.物理分偏低;
7.化学分偏低;
8.历史分偏低;
9.口语分偏低;
10.听力分偏低;
11.体育分偏低;
12.艺术分偏低;
13政治分偏低;
14.体育不达标。
事实上,每年各高校在录取时,对理学类的30个专业所对应学科的高考单科成绩都有限制,如果相应学科的分数不足,就会遭遇此类退档。
特别是那些生源十分充足的院校,竞争将会十分激烈。
举个例子来说,考生报考了化学专业,总分达到要求,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如果化学科成绩比其他同等条件的考生低,在优先录取的原则下就会被退档。
生源已满
生源已满的退档,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1.专业已录满。
指的是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都未被录取。
原因有可能是考生的总分偏低、对应学科分数偏低、专业空档、专业不服从或者是总分相对于所填报专业偏低。
2.城市、县市生源已录满。
是指考生的定向志愿未能被录取。
3.汉族已录满。
指的是民族类院校,对汉族考生的招生计划名额已录满,限制了考生的录取。
4.本校已录满。
指的是考生最终未能被该校录取,所有名额都已录满。
就院校的差额投档来说,最终有一部分考生未能被录取,就是这种原因。
结论性退档
结论性退档分为两种原因:1.取消再阅,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死档”,往往出现在高分考生身上。
比如一名考生的志愿表,只有为数不多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且都不服从分配,当他所填报的志愿都未能被录取的时候,就会产生退档。
他的退档原因,就是这种取消再阅的情况。
2.在高考过程中,因为舞弊行为被查处而直接退档。
这一类退档属于人为因素,只要考生在考试中不参与作弊,就完全可以避免。
高考志愿退档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被退档
一、什么是退档 退档,是指考生志愿填报后,各个高校公布所报本校志愿学生是否被录取。
如果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查询时就会显示“已投档”、“拟录取”、“录取”等通知;如未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查询时就会显示“预退档”通知。
这将意味着该学生没有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
二、 高考志愿退档的原因
1、政策性退档
志愿填报的时候,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会规定提档比例,一般为1:1.05或1:1.2,这就意味着实际提档人数是超出招生计划人数的。
举例来说,某高校招生计划100人,投档105人(投档比例1:1.05),如果这105人在专业录取的时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但是招生计划只招100人,这时候排在后5位,分数较低的考生就有被退档的风险,这种退档就属于政策性退档。
2、不服从调剂退档
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大多发生在高分考生身上,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非目标专业不报,选择不服从调剂,风险极大,一旦所报专业名额已满,又不服从调剂,就只能被退档到下一批次,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
3、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
这类原因被退档是最为遗憾的,每源团年都会出现少数因为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不达标的考生被退档的情况,这是因为考生没有仔细了解所报院校《招生章程》中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盲目填报。
4、单科成绩达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史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外语类专业,对外语笔试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单科成绩达不到要求也会被退档。
5、其他情况
在实际报考过程中,还要看院校《招生简章》中是否还有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还有的院校有面试要求等,这些情况如果填报时不了解清楚,很可能就会被退档。
三、3 8种常见的退档类型及预防政策
一、政策性落榜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
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1、“边缘生”尽量选择那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2、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3、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4、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二、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预防对策:
考生填表时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对二次。
三、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有很多学校对体验是有严格要求的,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四、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雹举橘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具体的分数要求看《招生简章》)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答答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五、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
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批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六、高估自身实力,只选“三热”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七、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
重视填报好第二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八、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预防对策:
1、专业志愿要考虑“服从调剂”。
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
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既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2、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
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
如对专业没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