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语的特点是以什么为主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又称之为《春秋外传》,和作为《春秋内传》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国别史。二十一篇。相传《国语》的作者为左丘明。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也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汉书·司马迁传赞》)。吴韦昭称左丘明作完《左传》,“雅思未尽以为《国语》”(《国语解叙》)。但《论语·公治长篇》提到一位左丘明,他生活在春秋晚期。《国语》记载的史实涉及到楚攻越,杀越王无强能的事,说明这些篇章成于公元前三五五年。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襄王墓中掘出了一批竹简,其中有《国语》三篇,称魏襄王为“今王”。因此春秋时代的左丘明是不可能写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的。《国语》是一部历史文集的汇编,它关于春秋时期八个国家史事的记载详略不同,文风迥异,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可能为当时各国史官所记载,再经过整理编排,加工润色而成。传到西汉经刘向考校最后定型。《国语》大致成于战国初年,约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至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之间。
《国语》是记言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章。共二十一篇,计有《周语》三篇、《鲁语》二篇、《齐语》一篇、《晋语》九篇、《郑语》一篇、《楚语》二篇、《吴语》一篇、《越语》二篇。其所记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十二年征犬戎,下至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约五百年的历史。其中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东周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诸侯国的历史,也有不少西周史实。西周的历史从穆王开始,经历了恭、厉、幽、宣、襄、定、灵王等诸王的历史,反映了周穆王征犬戎,周厉王暴虐,周王室东迁等重要史实,完全可以了解西周王室的兴盛和衰败及诸侯兴起的过程。《鲁语》始于庄王长勺之战,终于春秋末年,主要记载了臧文仲、里革、公父文伯的事迹。《齐语》突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政绩,如书中载:“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陵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这段对话反映了管仲对赋税制度改革的意见。《晋语》始于武公,终于昭公,共九卷,篇幅较大,内容较丰富,叙述了晋国从武公开始,经历了骊姬之难,公子重耳、夷吾出奔,以及晋文公树霸业和其改革措施。如对公子夷吾的记载:“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首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 ‘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嬖大夫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葵之田七十万。”《楚语》记载了自庄王至白公之乱春秋后期的历史,主要讲灵王与昭王的事迹。《吴语》和《越语》则反映了吴越之间的争霸斗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