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怎么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面几句是什么?是“收之桑榆,失之东隅”的正确顺序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的。
关于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怎么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面几句是什么?以及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怎么读,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是什么意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面几句是什么?,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下一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感情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怎么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面几句是什么?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的正确顺序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拼音为: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注释:
1、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
2、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
出处:
南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
译文:
光武玺书慰劳冯异说:“赤眉被攻破平定,士吏劳苦,开始时虽败走回奚谷阪,最后终成大功于黾池,可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正在论功行赏,以酬谢你的大功劳。
”
用法: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
多含褒义。
例句:
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祸得福。
反义词:赔了夫人又折兵、人财两空。
成语故事:
冯异,字公孙,原本是王莽的手下,后来被刘秀手下说服成功,便跟随了刘秀。
他为人非常谦和,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一次,刘秀率几百人从河北往东南进发,走到无篓亭时,天寒地冻。
刘秀一行人饥寒交迫,冯异及时送来豆粥,使刘秀等解除了饥寒。
行至滤沦河时,刘秀等人又遇上了大风雨,衣服被淋湿,腹中又饥饿难忍,冯异就用早已准备好的柴草为刘秀烘干衣服,又做好麦饭给刘秀吃,刘秀非常感动。
冯异为人谦和,每次战斗结束,诸将争先恐后夸耀自己的战功,只有冯异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树下默默不语。
有人开玩笑地称他为“大树将军”。
汉光武帝二年,冯异被封为阳夏侯。
当时赤眉军逼近京城,邻县的豪门大族虽拥兵数万,却不听号令。
大司徒邓禹统兵征剿,但奈何不了赤眉军。
冯异奉命接替邓禹,指挥作战。
他统军西行,号令严明,战士奋勇,很快收降弘农部十余名将领,军威大震。
后来在华阴与赤眉军遭遇,双方相持两月有余,交锋十几次,俘虏了很多赤眉军。
第二年,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
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从另一战场回军浩阳,恰与冯异相遇。
他要求与冯异联兵合击赤眉军,但冯异认为时机尚不成熟,邓禹却态度坚决,冯异无奈只好冒险出征。
双方交战后,赤眉军佯退,弃尽辎重。
当时汉军正缺军粮,士兵只顾争先夺取粮草,不料赤眉军回军掩杀,冯异挥军拼死奋战,赤眉军才稍稍退却。
冯异见部下将士饥饿疲倦,建议休战,邓禹不听,命令重新发起进攻,结果汉军大败,邓禹狼狈逃回宜阳。
冯异弃马步行回营寨坚守,很快又组织了数万精兵,与赤眉军约期决战。
冯异命部分士兵化装成赤眉军,埋伏起来,而自领前部与赤眉军交锋。
赤眉军见冯异前部势力单薄,认为有机可乘,遂出动万余人攻击冯异前部,冯异奋勇抵抗,战至黄昏,化装成赤眉军的汉军伏兵一齐杀出,赤眉军在暮色中难分敌我,顿时大败,被生俘8万余人。
冯异大败赤眉军的事情,汉光武帝刘秀很快就知道了。
刘秀立即犒赏了冯异及其部下。
刘秀对冯异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真可谓是失去了东方日出的阳光,却在桑树、榆树上得到了落日的余辉。
”
寓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
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打仗没有常胜将军,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做任何事都难以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因此,既要有拥抱欢乐和胜利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败走麦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精气神。
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得失观,不因一时的良好政绩而飘飘然,也不因一时工作上的失利而垂头丧气。
须知,退是为了进,失也同时孕育着得。
人的一生就是在阳光与风雨中度过,工作和事业也是在得失交替的循环中不断前行。
有了这样的信念,有了这样的精神准备,艰难困苦不足惧,笑迎胜利向未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芦扒失了,傍晚又得到了。
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
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
公元26年春天,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
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游让长安。
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同冯异的部队会合。
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
神哗局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刘秀大胜。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