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二千石是什么意思,两千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是二千石在古代是官名,是汉官秩(俸禄),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的。
关于古代的二千石是什么意思,两千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以及古代的二千石是什么意思,二千石代指什么,两千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二千石的意思,古代二千石等于多少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古代的二千石是什么意思,两千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二千石在古代是官名,是汉官秩(俸禄),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
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
汉武帝时州刺史仅为六百石,当时的州只是设立的监察区,没有实际的权力。
后升为真二千石。
东汉后期刺史升格为牧,牧是一州最高行政长官,为中二千石。
刺史是两千石(或者叫“真两千石”——太守也是两千石)。
牧是中两千石,比两千石高一级。
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中二千石月钱九千,米七十二斛。
真二千石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
比二千石月钱五千,米三十四斛。
中郎秩比六百石(月60斛),侍郎比四百石(月45斛),郎中比三百石(月37斛)。
汉朝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的最高长官。
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不等,县长是三百石至五百石不等。
古代斗小,一斗算1斤,一石就10斤,二千石就是两万斤。
合60亩地的总产量,也就是享受这个待遇,两千石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吧。
刺史是两千石(或者叫“真两千石”——太守也是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两千石高一级(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二千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二千石在古代是官名,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闹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
在古代,“石”当作官秩俸禄或官职时,应读作“shí”,是为官者所享有的粮食重量。
职位大小
读秦汉或先秦史时,常常会接触到“官秩”一词。
所谓的“官秩”,本是指官吏的职位,其后,又有人依不同品级的俸禄数来代称其本来官职。
官员的“俸禄数”是以“石”为单位的,比如,位居“三公”的,俸禄高达万石。
另外,凡一门有五人以上二千石官者亦谓万石,如石奋及四子皆官至二千液厅贺石,景帝号为万石君。
郡守(太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所以,汉时的郡守(太守)又称二千石。
次于二千石的,还有秩比二千石。
比如,西汉的丞相司直、护军都尉、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等秩皆比二千石。
再如,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伏族》载,当时的一县之主有令、长之分: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