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中秋节是哪儿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哪儿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是几月几日是中秋节是哪一天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的。

  关于中秋节是哪儿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是几月几日以及中秋节是哪儿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呢,中秋节是哪一天是几月几日,中秋节是哪一日呀,解释一下中秋节是哪一天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中秋节是哪儿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哪儿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哪一天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习俗

  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典故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中秋节是哪一天?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中秋二字,按中国古历法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

  定八月十五为节,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佳节,还在于月亮有种种美丽和慧的神话和传说。

  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腔培”。

  历史发展

  中秋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

  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宋代更为盛行。

  在这一天酒楼要重新装饰门面,扎彩绸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店铺堆满新鲜佳果。

  北宋太宗年间,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中秋节。

  明代已有吃月饼的习俗,清代开始将中秋、端午、元旦并称“三节”。

  现在各地中秋节俗甚唤圆答为隆重,民间以此日为家人欢聚团圆之期,探亲访友,互赠月饼。

  入夜,明月当空,新朋好友聚集一处,边吃月饼边赏月,并借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中秋佳节,诗人们便大发感叹,吟诗作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秋节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