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特点是诸葛亮具有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及公正廉洁的法治精神的。
关于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特点以及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和品质,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特点,诸葛亮什么精神品质,诸葛亮什么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特点
诸葛亮具有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及公正廉洁的法治精神。一、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
讲诸葛亮精神,必须从诸葛亮的出山说起。
诸葛亮的出山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现在人们想到诸葛亮,就会想到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一个心忧天下想做事的人,是一个“无双国士”。
士在古代是个特殊的阶层。
士的特点就是要从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诸葛亮不关心天下大事,也就说不出《隆中对》这个宏伟的战略。
我个人认为《隆中对》是襄阳地区士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由诸葛亮总结提出。
在诸葛亮出山的过程中,荆州的士人集团起了作用,这些人也是心忧天下,关心国家大事的。
在一个国家受难的时候,一个知识分子要挺身而出,这就是诸葛亮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
二、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 很多人说,诸葛亮是累死的。
刘备去世后,把儿子和国家都交给诸葛亮。
这是很重的托负。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诸葛亮觉得只有治理好蜀国才对得起刘备的托付。
蜀魏交战,相持五丈原。
蜀使至魏军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
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时,便断定说:“亮将死矣。
”(译文:诸葛亮将会死了。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身体;
沉重的压力,又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公元207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倒在了北伐途中,享年54岁,比曹操少活了12年。
诸葛亮的身体原本是很好的。
如非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岂能逝世于年富力强之时?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诸葛亮是非常务实的人,他的务实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对待孙权的称帝。
那个时候的观念是天无二日,人无二君。
传说曹丕将汉献帝杀害,诸葛亮等人便让刘备称帝,因为汉献帝已经不是皇帝,得赶紧把皇帝的位置补上。
10年后,孙权称帝,派使节去找诸葛亮。
诸葛亮把孙权称帝的消息告诉大臣们,大臣们都不承认孙权是皇帝,说天底下只有一个皇帝,当今圣上是刘禅。
诸葛亮说服大家承认孙权,结果是两帝并尊。
诸葛亮和孙权达成一个政治协议,刘禅和孙权互相承认对方是皇帝,但都不承认曹丕是皇帝。
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
诸葛亮曾对蜀国大臣们说,“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和孙权翻脸,要联合东吴对付曹魏。
”有人说,诸葛亮承认两个皇帝,岂不是在搞分裂?其实不是的。
有一次,孙权派使节对诸葛亮提出,我们两家联合起来把曹贼灭了,一起治理天下不好吗?诸葛亮便说,那可不行,如果曹魏被灭,将来天下太平,希望大王可以识时务者为俊杰。
如果大王不识时务,我们也只好回去敲起战鼓了。
这就说明天下一统仍是诸葛亮的理想,但在特殊时期,有特殊的政策,要务实。
四、公正廉洁的法治精神 诸葛亮接管蜀国政权时,突出亮点就是:依法治国。
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再疏远的人有了贡献,一定奖励;
再亲近的人,有了失误,一定处罚。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挥泪斩马谡。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要斩掉自己曾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诸葛亮心若刀绞;
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
尔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知民间疾苦、明天下事,才有了隆中对策及此后的一段佳话。
在隆中养成的上述四种精神,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基础。
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品:
诸葛亮的代表作有《前出师表》、《诫子书》、《后出师表》、《诫外甥书》。
作品风格:
诸葛亮的作品大多韵味悠长、用词质朴直观,呈现出了鲜明的写作特点和叙事风格,其作品中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语言描述并不难懂,没有任何的刻意和造作。
字里行间夹杂着人文情怀,语言精炼,鞭辟入里。
诸葛亮文人理想是兼具儒家、道家的情怀,他思想的主流虽是儒家,但却又融合了道家的思想,他是三国时期中国文人理想人格之集大成者,其经历决定了他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
诸葛亮的作品大多韵味悠长、用词质朴直观,呈现出了鲜明的写作特点和叙事风格,其作品中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语言描述并不难懂,没有任何的刻意和造作。
主要成就:
1、政治
身为丞相,诸葛亮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2、经济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经诸葛亮增筑“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3、军事
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
研制了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
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
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
每战力求速决;
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
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
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诸葛亮具有什么精神
诸葛亮具有国士辩尺羡精神、负责精神、务实精神以及法制精神。
诸葛携拍亮足智多谋、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
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知人善任,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国家兴衰高于个人荣辱,不为权欲所惑,不为名利所困正累。
其忠心不二,效死知己,堪称中国历代忠臣良吏之典范。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