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殁可用在哪些人殁,殁用于哪些人

  殁可用在哪些人殁,殁用于哪些人是“殁”可用在小孩夭折和病死,“殁”表示死来源于“没”的。

  关于殁可用在哪些人殁,殁用于哪些人以及殁可用在哪些人殁,殁可用在哪些人的名字中,殁用于哪些人,殁可以用于普通人吗,殁用在什么地方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殁可用在哪些人殁,殁用于哪些人

殁可用在哪些人殁,殁用于哪些人

  “殁”可用在小孩夭折和病死,“殁”表示死来源于“没”。

  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

  “殁”表示死来源于“没”。

  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不幸早没。

  ”后来易水旁为歹旁,亦作“殁”,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其身未殁,诸侯倍叛。

  ”古代的对于死的称呼是分等级的。

  比如皇帝死为“崩”或“驾崩。

  ”诸侯死为“薨”。

  大夫死为“卒”。

  一般官员死为“逝”,士死称“不禄,”平民死称“死”。

  按年龄,8至11岁死为“下殇。

  ”12至15岁死为“中殇”。

  16岁至19岁死为“上殇”。

  若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

  ”老年死谓之“寿终”。

  按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

  喇嘛死谓之“涅磐”。

  道士死谓之“羽化”。

  基督教徒死谓之“归主”。

殁是什么意思?用于什么人?

  殁:小孩夭折和病死罩贺的,称为殁。

  “殁”表示死来源于“没”。

  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

  表死亡的同义字:

  1、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枣链后,称呼也不同。

  《礼记·曲礼下凳闷孙》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2、薨殁,指王侯死亡。

   

  殁笔画

  部分词语解释如下:

  1、亡殁:[wáng mò] 

  亡故。

  2、薨殁:[hōng mò] 

  薨殂,指王侯死亡。

  3、存殁:[cún mò] 

  生存和死亡,犹言生死。

  4、病殁:[bìng mò] 

  病死。

  5、殁年:[mò nián] 

  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