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怎么读,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杜甫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是: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的。
关于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怎么读,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杜甫以及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怎么读,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形容一个团结的集体,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杜甫,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下一句咋接,馥怎么读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怎么读,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杜甫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是: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出处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原文: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译文:
气质美好像那香兰,才华横溢赛过神仙。
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纳罕。
你说是肉类很腥膻,看见绫罗绸缎就觉得庸俗可厌;
却不晓得:自命清高人们更妒忌,过分纯洁世人都讨嫌。
真可叹,古殿海灯旁边的人儿将衰老,辜负了深红高楼美女姿色残!到头来,仍然是污浊肮脏违背了自己心恩。
像是没有瘢点的白玉掉进烂泥滩;
又何须那些贵族子弟叹息无姻缘?
注释:
1、馥比仙:也与神仙一样。
2、罕:纳罕,诧异,惊奇。
3、啖:吃。
4、腥膻:腥臊难闻的气味。
膻:羊臊气。
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
5、青灯古殿:指尼姑庵。
6、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
7、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
8、春色阑:春光将尽。
喻人青春将过。
阑,尽。
9、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
肮脏,亦作“抗脏”,高亢10、刚直的样子。
11、遭泥陷:喻妙玉被劫。
12、王孙公子:指贾宝玉。
赏析:
这支曲子是写妙玉身世遭遇的,妙玉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充满了悲凉的情绪,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气质”两句是说妙玉的品格象兰花那样高贵美丽又芳香,才华胜过神仙。
首句暗示妙玉出身贵族家庭,因家庭破落,父母双亡,自小多病而带发修行的身世。
“天生”句是说妙玉一生孤僻,又有酷爱清洁的癖好,世间难容。
“你道是”二句,是说妙玉出家吃斋,视吃肉食为肮脏,把穿绮罗当作庸俗。
“却不知”两句,是说妙玉品格高尚却遭妒忌,过分洁净被人嫌弃。
这两句是对妙玉品格总的评价,有总结上文之意。
“可叹这”两句,是说年青女子在尼姑庵虚度青春,贵族女儿的年华消耗尽,算是可悲可叹。
“可叹这”,“辜负了”,流露出作者对妙玉带发出家为尼,虚度年华的同情。
“到头来”两句,是说妙玉的悲惨结局。
妙玉出家为尼,常为风尘间儿女痴情所困扰,有违出家之初衷;
最后被强盗劫去。
据小说介绍,妙玉出家后,与宝玉仍眉来眼去。
一次在给宝玉的请贴中,落款自称“槛外人”。
结句是说妙玉这样的品高貌美名门女子,却与王孙公子无缘,为强盗所虏糟蹋。
“世难容”写妙玉的身世、品格、遭遇和结局。
她出身于苏州的名门贵族,因家破落,父母双亡,小时多病,带发出家为尼,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中,依附贾府这样的权贵。
她自视高贵酷爱清洁,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套杯子也要甩碎。
她自视清高,称黛玉为大俗人,但她又自称为“槛外人”,与宝玉交往甚密,且眉来眼去。
最后落得个“白玉陷泥潭”的结局。
这一切表明,以出家为尼,想了却尘环中的痴情和恩怨,成为一个高洁的人,最后却没有成为正果,升天成仙而去。
她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着贾府的没落而“白玉陷泥潭”,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
曹雪芹对妙玉命运的构思与安排,即活于人世间而想不吃人间烟火,有如拨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
这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原故。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官宦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
这是一曲女性悲剧的哀歌。
像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部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纳,必然为这个社会所摧残、所毁灭一样,妙玉是许多不幸女性中的独特的一个。
曹雪芹在这支曲子里,对这个少女的身世和难堪的人生结局,寄于诚挚而深切的哀怜;
同时,对她的气质、才华的高洁、超逸给予盛誉,从而对宗教、社会、权贵和其他恶势力进行了义愤填膺式的控诉和抗议。
全曲以对妙玉的高度赞誉发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不幸少女的根本态度。
一个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不得不在“青灯古殴”(译文: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下葬送青春,虚掷生命,只能为之深深悲叹。
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更不堪的悲剧正不断向她袭来。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
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
《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而《世难容》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第六首曲子,这支曲子是揭露妙玉命运的。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的意思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意思是: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
出处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是作者曹雪芹对妙玉的评价。
原文: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亏扰高人并李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销蔽旦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
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
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
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
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
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
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
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