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一笺桃夭是什么意思,桃夭是什么意思解释

  一笺桃夭是什么意思,桃夭是什么意思解释是“桃夭”一般指《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的。

  关于一笺桃夭是什么意思,桃夭是什么意思解释以及一笺桃夭是什么意思,李秾桃夭是什么意思,桃夭是什么意思解释,桃夭原文及翻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什么意思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一笺桃夭是什么意思,桃夭是什么意思解释

一笺桃夭是什么意思,桃夭是什么意思解释

  “桃夭”一般指《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

  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注释:

  1、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

  2、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3、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闪耀的样子。

  4、华:同“花”,指盛开的花。

  5、之子:这位姑娘。

  6、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7、于:虚词,用在动词前。

  一说往。

  8、宜:和顺、亲善。

  9、室家:家庭。

  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10、有蕡: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11、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12、蓁蓁:树叶繁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3、家人:与家室义同。

  变换字以协韵。

  赏析:

  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创作背景: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桃夭是什么意思

  桃夭的释义: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

  桃夭

  [ táo yāo ] 

  详细解释

  《诗·周南》有《桃夭》篇,后因以指婚嫁。

  1.汉 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

  ” 

  2.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 

  3.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 禹门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 

  4.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

  ”

  扩展资料

  桃(táo):桃花、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档哪缺,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缓正核,核仁可入药。

  夭(yāo):草木茂盛美丽,怒放的样子。

  《诗·周南》有《桃夭》篇,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

  后因以指婚嫁。

  汉 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

  ”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 元 郑光祖行辩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 禹门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