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是唇亡齿寒的意思时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的。
关于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以及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有哪些,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成语唇亡齿寒什么意思,唇亡齿寒的意思和故事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
唇亡齿寒的意思时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多指两个邻国)十分密切。
这个成语出处是《左传》。
唇亡齿寒的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是《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务必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透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但是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能够自彼帮忙,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此刻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明白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文言文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従,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
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翻译: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
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祐我。
”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祐他。
’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
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醜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
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
”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接下来分享唇亡齿寒的意思和典故。
唇亡齿寒的典故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绝森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激宏戚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
晋灭虢。
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唇亡齿寒的意思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自: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
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启示:只有相互明陵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
要把目光放远。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