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情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歌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作者思夫的迫切心情的。
关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情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歌以及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情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含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什么,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情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歌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作者思夫的迫切心情。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⑴一剪梅:词牌名。
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此词而又名“玉簟秋”。
⑵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
⑶轻解:轻轻地提起。
⑷兰舟:船的美称。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⑸锦书:书信的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共八百四十字。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⑹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
相传雁能传书。
⑺飘零:凋谢,凋零。
⑻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⑼无计:没有办法。
赏析: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红藕”,即粉红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
“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作者思夫的迫切心情。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知纳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
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扩展资料: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于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渣举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搭梁没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