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其注意事项是什么,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是结构相对指标 又称结构相对数的。
关于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其注意事项是什么,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以及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其注意事项是什么,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类型,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其注意事项是什么,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
结构相对指标 又称结构相对数。
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
结构相对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的结构和分布状况等。
实际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恩格尔系数、贡献率、城市化程度、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消费率、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数。
常用的相对数有哪几种
(一)强度相陆扮对数(率)
强度相对数(率)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度(即频繁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某现象的发生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100℅(或1000‰)。
例如:某部队某年发生菌痢136人次,该部队同年平均人数为14,080人。
求该部队的痢疾发病率。
痢疾发病率=136/14080×10000‰=9.66‰,即平均每千人中有9.7人发病。
在医学上常用的强度相对数有患病率、发病率、感染率、病死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计算公式如下:
某病患病率=某病患病人数/调查人数×100% 。
某病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同期间内平均人口数×100% 。
某病感染率=带有某种病原体人数/检查人数×100%。
某病病死率=死于某病人数/某病患病人数×1000‰ 。
某病死亡率=某年某地某病死亡人数/同年该地平均人口数×100% 。
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
死亡率=某地某年死亡率/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
自然增长率=某地某年活产数-死亡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出生率-死亡率 。
表示每年每1000人口增加的人数。
(二)结构相对数(比)
结构相对数(比)表示某部分在全部分中所占比重,以100作为基数,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数=某一构成部分的例数/各构成部分例数之和×100。
全体内各组结构相对数的总和应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区各种疟疾发病例数为:恶性疟68名,间日疟12名,三日疟17名。
则三种疟疾分别占疟疾患者总数的百分比为:
恶性疟=68/(68+12+17)×100%=70.1%
间日疟=12/慎唤(68+12+17)×100%=12.4%
三日疟=17/(68+12+17)=17.5%
各部分百分比之和为100%,即70.1%+12.4%+17.5%=100%
(三)比较相对数(比)
比较相对数(比)是两个有关指标之比。
通常以某种现象的数量为1或100作基数,看另一种现象的数量是多少。
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数=甲现象的数量/乙现象的数量医`学教育网整理。
例如,某地自1972年至宽悉凯1976年间,肝癌发病数中男性2,209,女性735人,则男性为女性的3.005倍即男/女=2209/735=3.005,也可写成:男:女=2209:735=3.005:1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