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视频,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视频,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是正确的寓言名称是《张丞相好草书》,该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有: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注重现象而不看本质,囫囵吞枣必定不能有所收获的。

  关于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视频,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以及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视频,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张丞相写草字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张丞相写草字告诉我们什么寓意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视频,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视频,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启示

  正确的寓言名称是《张丞相好草书》,该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有:

  1、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注重现象而不看本质,囫囵吞枣必定不能有所收获。

  2、知错改错,不能把自己的错强加在别人身上。

  《张丞相好草书》选自北宋僧人惠洪所著的《冷斋夜话》。

  原文: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其侄录之,当陂险处,侄惘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

  诟其侄曰:“胡不早来问?致吾忘之。

  ”

  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但是很不工整。

  人们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偶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

  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

  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

  注释:

  ①张丞相:宋人张商英,字天觉,进士出身,因参与变法,贬官到衡州。

  ②好:喜爱,喜欢。

  ③工:好,精(善于)。

  ④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⑤得句:得到佳句。

  ⑥录:抄录。

  ⑦波险处:指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

  ⑧执:拿起。

  ⑨熟视:仔细地看。

  ⑩何:什么。

  ⑪致:以至于。

  ⑫罔然:迷惑的样子。

  ⑬诟:责骂,埋怨。

  ⑭胡:怎么,为什么。

  ⑮致:至于。

  寓言启示:

  张丞相喜欢草书本是好事,但是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认得,这不是错在草书体,而是他的草书太随心所欲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草书也是有一定规范的,不能任意点画,否则不仅影响他人阅读,而且容易误事。

  其他事情亦然,不能只注重表面现象,要由表及里,抓住它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的根本规律。

  主人公简介:

  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

  字天觉,号无尽居士。

  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

  书籍简介:

  《冷斋夜话》是古代中国诗论著作。

  共十卷。

  北宋僧人惠洪(1071-1128)著。

  是书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

  论诗多称引元佑诸人,以苏轼、黄庭坚为最。

  书中多通过引述诗句提出并阐述一些诗歌理论。

  作者简介:

  惠洪(1071年-1128年),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

  俗姓喻(一作姓彭)。

  江西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

  北宋著名诗僧。

  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

  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惠洪为己名。

  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

  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

  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才获释回籍。

  建炎二年(1128年)去世。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张丞相写草字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注重现象而不看本质,囫囵吞枣必定不能有所收获。

  知错改错,不能把自己的错强加在别人身上。

  讽刺空早了那些喜欢推脱过错,无理取闹的人。

  此余

  1、原文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时人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一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其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

  2、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斗扒雀,但是很不工整。

  人们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他)偶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

  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

  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

  扩展资料:

  赏析

  张商英之爱好草书,看来并不是想博取个工书的美名,也不是想在写成的书法作品中作审美品赏,所以他可以不管别人的讥笑。

  他的乐趣完全是在振笔挥毫,尽情书写的过程之中,至于写什么,写得如何,则完全是次要的。

  这倒颇有点魏晋人的风度,当年王子猷雪夜舟访戴安道,结果到了那里,连门都不进,又旧路返回,人家问他原因,他说只不过是兴致所至而已。

  兴起而往,兴尽而返,自然非常惬意,只是一味放任欲念,听凭心血来潮,恐怕就与精神病患者相差无几。

  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考虑个人的需要,他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别人也无法对他负责,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处在由人与人组成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他不可能遗世独立,这个世界既属于他,又属于别人。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