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哪些,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多少

  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哪些,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多少是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的。

  关于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哪些,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多少以及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哪些,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什么,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多少,彼得大帝的改革内容,彼得大帝的改革及历史意义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哪些,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多少

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哪些,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多少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于1672年生于莫斯科。

  他是沙皇亚历克西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尔·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

  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

  因为亚历克西斯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

  有一次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

  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摄政王位。

  从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稳固。

  1689年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欧落后几百年。

  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

  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

  牧师愚昧无知;

  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

  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

  彼得此行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

  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

  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

  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国,为了使俄国国家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

  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他在整个在位期间都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他的统治下,城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扩大了影响。

  彼得在统治期间创建了第一支规模可观的俄国海军,并且按西方的形式对军队进行改编,配备军服和现代火器,实行西方式的军事训练法。

  彼得也使俄国的民政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包括一项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务员要根据其工作表现,而不是其世袭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

  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

  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认为俄国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

  彼得成功地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

  彼得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

  他还引进了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

  在他的统治期间,俄国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

  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

  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他被迫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

  同瑞典作战的整个局势几乎与同土耳其作战的情形正相反;

  俄国人初战失利,但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1700年,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结盟同瑞典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瑞典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波兰后来也对瑞典宣战)。

  1700年俄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失败。

  这次战役之后,瑞典国王就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敌人。

  与此同时,彼得重建俄国军队。

  瑞典和俄国再次交战,1907年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彻底失败。

  俄国通过战争吞并的领土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一片重要领土。

  虽然征服的领土并不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它给俄国提供了巴尔干海上的一个出口,因而提供了一个“了望欧洲的窗口”。

  彼得在涅瓦河两岸,即在征服瑞典所获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今称列宁格勒)。

  1721年他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

  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彼得推行的许多国内政策和多次展开的对外战争当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可避免地要强行增收赋税。

  高税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许多俄国人,出现了几起叛乱事件,但是都被彼得无情地镇压下去了。

  虽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时期就有许多敌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产党的史学家们都一致认为彼得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

  彼得仪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潇洒欢快。

  但是他时常发脾气,饮酒过度时就大发雷霆。

  彼得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

  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彼得结过两次婚。

  他17岁时与尼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

  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

  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

  他第二个妻子凯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

  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亚历克西斯,但是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

  1718年亚历克西斯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

  彼得自己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斯堡死去,终年52岁。

  他的继位人是他的遗孀凯瑟琳(不要与凯瑟琳大帝混为一谈)把彼得列入本册是因为他在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也许不禁要问:许多其他国家的统治者都推行过类似的政策,为什么要让彼得入册而摒弃了其他大多数的统治者呢?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元首确实弄清了他们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

  但是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

  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两个世纪认识到使国家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

  由于彼得的远见卓识,俄国虽然在他登基前还十分落后,但是却有能力远远地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由于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俄国则无法同西欧并驾齐驱。

  欧洲东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国家土耳其与俄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

  土耳其和俄国都是半欧洲国家。

  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两个世纪当中,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

  就此而论,土耳其在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比俄国先进。

  但是在1700年前后,没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认识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并把国家朝着那个方向推进。

  因此俄国自从彼得时期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而土耳其却只是以缓慢的步子向前。

  直到进入20世纪,凯末尔·埃塔特克才领导土耳其朝着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当时俄国对中亚的控制已相当稳固,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进。

  今天我们无疑会把俄国比土耳其强大而视为理所当然。

  但是假设俄国没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当时有一位主张改革的伟大君主,那么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个大列强国,而且很可能会控制住现在苏联的东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是伊斯兰教徒;

  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比与俄国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虽然俄国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占领了西伯利亚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订改革和现代化的方针使俄国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把已占领的西伯利亚部分或全部地割让给土耳其、中国或日本。

  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

  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沿着一条否则就无法遵循的道路发展。

  基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彼得在本书中应有一席之地。

  在确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对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

  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特别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

  但是我觉得即使是说服一个最会说奉承话的俄国人相信伊丽莎白比彼得大帝影响大都是困难的。

  彼得远比伊丽莎白更富有改革和开拓精神,他使俄国人走上了一条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走的路,而伊丽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愿望。

  要不是事实上英国在这期间的大多数世纪中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俄国的话,彼得和伊丽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还会大些。

彼得大帝改革的具体史料有?

  彼得大帝喜欢大海,他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只有控制海洋才能走向世界,要使俄罗斯帝国迅速强大起来,必须掌控波罗的海出海口,从而打通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通道,实现俄罗斯的西方化和现代笑樱化,而在涅瓦河入海处建立圣彼得堡城至关重要。

  18世纪初,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建造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10万名工匠被派驻到工地上劳作。

  彼得大帝下令,把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

  此外,从外地来这里的船只也要交税,所谓的税并不是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的石头。

  1712年,彼得大帝将俄罗斯的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

  现在的圣彼得堡由100多座岛屿、60多条河流和400多座桥梁构成,有“北方的威尼斯”美称。

   为了向西方学习,彼得大帝隐姓埋名深入欧洲强国,亲自学习造船技术,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尽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回国后,彼得大帝发动声势浩大而又严厉无比的改革运动。

  导游告诉我们,彼得大帝的改革是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俗开始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剪胡子,下令全国城乡的男人都不许留胡子。

  本来,胡子在俄罗斯人的观念里是“上帝赐与的装饰品”,是仪表威严、品德端庄的象征。

  后来因为阻力太大,彼得大帝也作了些让步,一时想不通的也不会砍头,但是得出钱购买留须权。

  这个钱可不少,一个富商每年要缴100卢布。

  就是缴了钱,事情也还没完,还要把政府发的、上面刻着“钱收讫”的小铜牌挂在脖子上,以备随时查验。

   彼得大帝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革除传统的宽袖长袍。

  他认为这种服装华而无当,有碍工作,必须禁止。

  他在宴会上自己动手,把客人的大袖袍剪个干干净净。

   他做的第三件事情是专门出版了一本生活教科书《青春宝典》,从品德培养到青年人应该如何做客、工作和居家等,书中都有明确规定。

  甚至具体到用餐时一定要使用餐巾、不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

  此外,关于人们如何进行交际?如如燃何开展娱乐?彼得大帝也都有非常明确的说法。

  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平常事情,据说,让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他用野蛮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

   在彼得大帝的时代,俄国出现了第一张报纸,开办了第一批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有了第一个博物馆和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有了公众剧院和公园,他还下令设立科学院。

  俄罗斯人的生活改变了,变得丰富而又多姿多彩。

  涅瓦大街、舞会、包厢、歌剧、火车等,这些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所拥有的生活元素,便是拜彼得大帝所赐。

   彼得大帝之前,俄罗斯似乎没有历史。

  1725年,彼得大帝与世长辞。

  70多年后,1799年,伟大的诗人普希金诞生了,在37年短暂的生命旅程碰橡丛中,他一共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十几首叙事诗和为数不少的优秀小说、戏剧。

  由于他“井喷式”的创作,俄罗斯文学在短时间内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即史家所谓的“黄金时代”。

  1818年,屠格涅夫;1819年,果戈里;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28年,列夫·托尔斯泰;1860年,契诃夫……俄罗斯文学巨星诞生了,令人目不暇接。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