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划粥割齑是谁的故事,划粥割齑的齑什么意思

  划粥割齑是谁的故事,划粥割齑的齑什么意思是划粥割齑(jī)说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刻苦求学的故事的。

  关于划粥割齑是谁的故事,划粥割齑的齑什么意思以及划粥割齑是谁的故事,划粥割齑出自哪里,划粥割齑的齑什么意思,划粥割齑的意思和来历,划粥割齑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划粥割齑是谁的故事,划粥割齑的齑什么意思

划粥割齑是谁的故事,划粥割齑的齑什么意思

  划粥割齑(jī)说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刻苦求学的故事。

  意思是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划粥割齑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煮粟米百二升,作成浓粥一器,经过一宿就凝结了;

  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切断数十茎葱蒜来吃它当饭。

  南都留守有个儿子也在学,回去告他父亲度,以公家厨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给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会,后来那些食物全都怀掉了。

  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版您清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您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牵扯成为一项罪状呢?”范抱歉说:“我不是不感谢你父亲的厚意,而是食粥习惯很久了,一下子突然享受这么丰盛的肴馔,以后还哪能吃这种冷粥呢!”

原文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

  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

  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若,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成语“划粥割齑”的意思的和由来是什么?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形容十分刻苦。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

  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

  古文为:"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啖之。

  如是者三年。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