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属于什么题材

关于渔父属于什么题材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渔父属于什么题材

渔父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早期渔父题材大多是对孤傲、清高和隐逸精神的传达,而元代时渔父题材大量涌现,甚至超越了阶级和民族,朝野上下对其的钟情及偏好,成为元代绘画别具特色的景观。

渔父的形象较早来自《庄子》:“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愉快”,这也似庄子逍遥无待的自由写照。孔子请教渔父,渔父说“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孔子肃然起敬,叹说闻道晚矣。

《楚辞》中,屈原遇到的渔父是个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他劝屈原随波逐流,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屈原自言九死不悔,“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与屈原对比鲜明的人生哲学,如出世与入世间的进退启迪。和光同尘的渔父,宛然一位深察博览的智者,指引着后世投身大化、寄情自然的人生选择和情感归向。

《吕氏春秋》里的姜太公,外表虽为渔父,实为一个待时而动的谋士,截然不同于《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了。后汉的严光堪称真正的隐逸,面对汉光武帝屡次征召,改名换姓,隐身不见,只留下一个叫“严陵濑”的钓处。

渔父题材早在魏晋时就已出现。南朝的史道硕、史文敬,唐五代时王维、李思训、张志和、荆浩等都有渔父图留传。宋代则有许道宁、郭熙、李成、黄荃、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到了元代,渔父题材更加盛行,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朱德润、萨都剌、盛懋等所绘的渔父,其实是元代文人高蹈远隐的普世心态,风靡于各阶层,也是诗人、词人、曲人群体长唱不衰的命题。

江山易色,物是人非,将画家们推向山林,有的遁迹山中,寂寞守志;有的刚烈决绝,抗争到底;也有惨淡经营,入世求达者。他们心底,无一不郁积着怨愤伤世的情绪,远离尘世喧嚣,不闻战乱频仍,满城风雨,于惊涛中泊入湾里。通过绘画抒情明志,最终使得文人画家成为元代画家的主要阵容,他们各自建构起独立的山水世界,捍卫和弘扬了文人绘画的意义。

作者:水何清澄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ce3f060ee1e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