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使其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1.诗人以前两句对刘劝勉有加,给以支持,使刘认识到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缘结果之期,这使刘不仅看到荷枯叶尽的一面,还有傲霜雪抗严寒和收成果实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使其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2.《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3.诗作于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此诗乃东坡写赠刘景文者。刘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终身,年近六十,犹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
5.与《赠刘景文》相似的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对《赠刘景文》的评价。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曲尽其妙”。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浅语遥情。”
张鸣:“此诗浅语遥情,为传诵名篇。”
刘士杰:“首二句对仗工整,清丽隽永。后二句独出机,立意深刻。一般说来,一年好景无非春秋,诗人却偏说是初冬,可谓不同凡响,角度新颖。
作者简介:苏轼,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在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