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这首诗暗示着诗人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污的思想感情。
这是初唐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主要以蝉的形状、习性以及所发出的声音,暗示诗人高尚的品行志趣。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蝉,事实上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具体对象表达对人内在优秀品质的赞赏。 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寓意深刻,富有情趣,对读者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饮清露”,可以看出诗人对蝉高洁品质的褒奖,“流响”十分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蝉清脆的的鸣叫声。 诗中运用“清露”、“疏桐”、“秋风”等语言传达的一种高洁、俊逸的心情; 用“流响出疏桐”的“流响”和“出”字描写蝉的长鸣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托物言志是一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主要是指通过描写和叙述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心愿。 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对比等。 咏物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以物比人,只是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所以抒发出的感情色彩也都不一样。
蝉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弱小群体,每天饮甘露,到了秋天死亡,在苍茫的自然界中微不足道。 蝉在夏秋鸣叫,体态十分优美,声音悠扬婉转,使人们听完不由自主的产生联想,并且赋予了它高洁美好的品质。 诗人们把它作为高尚的象征,经常托物言志,以此来寄托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蝉声传得远,大部分人往往以为是靠秋风的传递,但诗人却独具匠心,强调这是一种因为“居高”而能够把声音传递给远方。 居高实际上指蝉居住的梧桐树很高,暗指品质之高。 作者通过对蝉的详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在品格的赞扬之情。
这首诗集描写与议论于一体,把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主观感情融为一体,选择的题材虽然很小,但其思想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