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日常点评

空城计真的存在吗

  空城计是三国历史的具体记载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存在的,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编写的一个故事的。关于空城计真的存在吗以及空城计真的存在吗百科,空城计是真的存在吗,空城计真相是什么,空城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空城计有谁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空城计真的存在吗

空城计真的存在吗

  是三国历史的具体记载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存在的,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编写的一个故事的。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让对方撤退。

  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典故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且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也不至愚蠢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而“郭冲三事”并未说明诸葛亮是在街亭之战时用的空城计,以司马懿在街亭之战时的所在地来否定“郭冲三事”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

  另外,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空城计成功的例子,如果“神射手”、“火力侦察”的质疑成立,那历史上其他人的空城计岂不是都无法成立?故而不宜盲目否定“郭冲三事”的真实性。

出处

  《空城计》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

  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

  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

  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准确地惴摸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

空城计是真的还是假的?

  三国历史上是有“空城计”的,但史实中“空城计”的人物原型是赵云,而非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为诸葛亮西城退敌司马懿,城墙上安然抚琴的诸葛亮吓退司马懿千军万马,可谓是一段佳话,甚至在后来的戏曲艺术里也将此段大为传唱。

  但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并未找到诸葛亮的这一段超神表演,反而在《赵云传》里找到了“空城计”的影子。

  此事发生在汉中之战后期,夏侯渊兵败被斩之后,曹操欲夺回汉中,便开始调度粮草数千万囊入汉中北山附近,准备择日开战。

  此时黄忠觉得可以夺取曹操的这些粮草,便与赵云合谋取粮。

  黄忠带军士前往北山粮仓抢粮。

  赵云扎营做后援,见黄忠时久未归,心生疑虑,便领数十骑出营寨迎黄忠,正值此刻,曹操突然率军杀出,赵云与曹操先锋交战,因敌势众,且战且退,退至与黄忠部汇合,又掩护黄忠突围回营寨,此时部将张著尚未突围,赵云又领军去救张著,领回营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