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日常点评

12因缘是什么意思 十二因缘”指的是哪些因缘

  12因缘是什么意思?是12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的。关于12因缘是什么意思以及佛教12因缘是什么意思,因缘是什么意思?,因缘是什么意思解释,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12因缘包括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12因缘是什么意思

十二因缘”指的是哪些因缘

  十二因缘分别为: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槃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

  二、行: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

  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

  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

  七、受: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

  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

  要令它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

  九、取: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做出种种恶业,

  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爱以及最初的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真是业海茫茫,苦恼无量,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世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

  正如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游四门时看到的那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世俗之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现在的爱取有三支苦因,

  而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

  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

12因缘是什么意思

  是12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意思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的。

  佛法 ,即是佛陀用来自利利他的修行方法,及解释这个修行方法的原理 。

  由诸佛之智慧功德之海流出,超越三界,迥异凡尘,其甚深意趣非世间言说戏论所及。

12因缘

  12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

  意思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十二因缘法解读

无明:

这里的无明,是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破一品无明,那就成圆教初住菩萨了。

  阿罗汉、辟支佛破的这个无明是枝末无明,也就是见思烦恼,见烦恼和思烦恼。

行:

有了见思烦恼,就会有所妄动,妄动就是行,就是造业。

识:

就是神识,开始投胎了。

  无明是缘,行是因,有因有缘就会有结果,什么结果?就是受报。

  怎么受报?就是先投胎。

  刚投胎的时候,就叫做识,小乘里讲是六识,大乘认为这个识是初入胎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

  所以说母亲怀孕,就是神识来投胎。

名色:

名是心,色是物质。

  这是指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大概也就是一两周左右的样子。

  这时候只是一个肉团,什么也分不出来,但是肉团里面有神识,它是活的,所以叫名色,不能叫色。

5、六入:

就是胎儿长大了一些,成形了,长成一个人的模样了,眼、耳、鼻、舌、身、意都有了,也就是具备六根了,这个时候叫六入。

  没有六根的时候,叫做名色。

6、触:

触就是接触,这时候胎儿就出生了,开始与外界环境接触了。

  从出生到老死,都与外界环境接触,所以离开母体后就叫触,触的时间很长。

7、受:

就是感受外界环境的好坏善恶。

  到触的阶段,虽然与外界环境接触,但是他没有喜好厌恶之分。

  像婴儿,他不知道害怕,也不知道喜欢厌恶,什么都不懂,心里很清净,我们中国人叫天真。

  但是在逐渐长大以后,受父母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就开始有好恶的感受了,所以这个受,就是指领受好恶的境界。

8、爱:

有了好恶的感受,心里就有爱和恶了。

  爱的范围很广,一个男女之爱,亲情之爱;另一个就对金钱名利的贪爱,主要就是这两样吧。

9、取:

有了爱之后,就有了贪求,就想占为己有,就会有行为造作。

  把喜欢的占有,这是取。

  把不喜欢的赶走,这也叫取,这就开始造业了。

10、有:

爱和取造作以后,就有了业习的种子,这叫有。

  这个种子在哪里?就是阿赖耶识,无论善、恶种子,统统保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了。

11、生:

意思未来受生。

  爱、取、有这三种造作生成的业习种子,就是未来受生的因缘,将来还要再去投胎受生。

12、老死:

身心变衰为老,色身入灭为死。

  身坏命终,就是老死。

佛教十二因缘各是什么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

  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到生死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12个环节:

  1.无明,即无知;

  2.行,由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意志);

  3.识,相当于托胎时的心识;

  4.名色,相当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形体;

  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种感觉器官;

  6.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接触外界事物;

  7.受,即对苦乐等的感受;

  8.爱,即生起贪爱等欲望;

  9.取,指追求色、香、味、触等;

  10.有,即生存的环境;

  11.生,即来世之再生;

  12.老死,是人生的终结。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