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巷在邯郸什么地方啊?回车巷在邯郸丛台区串城街南段的。关于回车巷在邯郸什么地方啊以及回车巷在邯郸什么地方啊,邯郸回车巷在什么位置,邯郸回车巷的由来,邯郸回车巷文化街概况,邯郸回车巷串城街在哪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邯郸市有个回车巷吗
邯郸市有个回车巷的。
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南段)。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呈东西走向的巷子。相传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
蔺相如回车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述。其实,真正的回车巷在内的古赵都邯郸大北城的多数遗迹,早已淹埋在今市内6-10米深的地下了。眼下所看到的回车巷旧址,是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百姓传闻,在此巷口处的墙壁上书写镶嵌了“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1]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
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车巷在邯郸什么地方啊
回车巷在邯郸丛台区串城街南段。
位于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南段)。
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呈东西走向的巷子。
相传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
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蔺相如回车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述。
其实,真正的回车巷在内的古赵都邯郸大北城的多数遗迹,早已淹埋在今市内6-10米深的地下了。
眼下所看到的回车巷旧址,是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百姓传闻,在此巷口处的墙壁上书写镶嵌了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
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
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
明嘉靖《广平府志·卷八古迹志·桥巷类》中即有古迹回车巷的记载:回车巷,在邯郸县治西南,相传昔蔺相如引车避廉颇于此。
嘉靖志纂成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其时,纂志的长垣县丞陈棐,还为编修好府志,到邯郸等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包括赵王城、王郎城、丛台等,这回车巷按说也肯定来过。
回车巷是什么意思
一、 回车巷
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道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
古诗云:相如回车为赵国,廉颇负荆痛悔过。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
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
回车巷所在的邯郸道(俗称串城街),是一条战汉风格的历史街区。
是古代邯郸城的中心大道,是秦始皇的故里。
武灵阁、玉皇阁、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朱家巷、秦始皇故里)、蔺相如回车巷、蔺相如府、将军府、学步桥、慈禧行宫、邯山书院、张国彦宗庙、王琴堂故居、赵阙、清真寺、河北银行旧址、骑兵雕像群等人文景观荟萃。
蔺相如在邯郸几十年,邯郸周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如:串城街内的“蔺相如回车巷”;邯郸县西南6公里处蔺家河村的“蔺相如故宅”;邯郸西南16公里处的“蔺相如墓”;丛台湖水北岸的蔺相如祭祀重地“七贤祠”;蔺相如后裔明以后的北方祖源地磁县北贾璧乡北贾璧村等。
二、 历史典故
蔺相如回车巷,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街区,为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
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
回车巷呈东西走向,巷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巷深约300余米。
七雄争霸,秦国最强,常扰赵境,公元前282年秦又遣使入赵,言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遣携璧入秦,当面揭露秦昭襄王的阴谋并巧计完璧归赵,因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不服,扬言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
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对廉颇处处退让。
一日,二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相如便主动退入小巷,请廉颇先行。
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十分感动,便背着荆条到相府门前请罪,从此将相和好,二人同心协力,共卫国家。
这也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回车巷在此处,历史上的地方志多有记述。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肃察在此巷东口墙上镶有石
碑,碑上刻有“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
宽0.97米,高0.49米。
1957年修民房时将石刻取下镶在水泥座内,十年动乱中,碑及坊均被砸毁。
1981年市政府拨款在原处立碑,并建石柱碑亭。
碑高1.63米,碑文由汤振宇撰文,李守诚书。
碑上横额“蔺相如回车巷”六字,为河北省原省长李尔重书。
碑亭高4.4米,宽2.3米。
清·雍正《邯郸县志》亦载:“回车巷,在南门里。
世传蔺相如引车避颇于此,故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肇基撰《邯郸县志》中也有回车巷在南门里的记载。
现回车巷东头南侧,于1981年,由市政府拨款在原墙镶石刻处建一碑坊。
该坊背依西墙,双檐青瓦,石柱擎顶,青石为基,通高4.5米,南北宽2.3米,进深0.55米,基宽0.75米。
坊内置放回车巷纪念碑,碑高1.63米,宽1.1米,厚0.27米。
汤振宇撰文,李守诚书丹,张水旺镌刻。
碑坊两檐之间上面墙面上镶有石刻横额“蔺相如回车巷”六字,为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书。
三、 回车巷碑记
七雄争霸,秦为最强,素怀一统天下之志,因恃其强,屡犯赵境,赖廉颇
力拒,终莫能入。
时有蔺相如者,尝完璧归赵,渑池赴会,两屈秦王,屡建功勋,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自恃有攻城野战之功,耻居相如之下,怒甚,扬言欲羞辱之。
一日,相如外出,行经狭巷,遥望廉车驰来,不忍将相水火殃及国家,遂避匿于旁巷之中。
是以国计为重私怨为轻之义举也。
世人不悟,皆以相如为懦夫;而廉颇亦不谅其情,日益骄横。
迨河东人虞卿游赵,往见廉颇,责之以理,晓之以情。
廉颇大惭,遂肉袒负荆,亲造相府,长跪庭中。
相如趋前答拜。
自此将相和好,赵国日兴。
相传此地为蔺相如旧日回车之故址,明代万历十二年曾建碑于此,后破损无存。
今重立此碑记。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四日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