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诈马宴?“诈马”是蒙古语,指去掉毛的整畜;也有人指出“诈马”是汉语词,指赛马;还有考证说,“质孙”蒙古语意为颜色,意思是出席宴会者须穿朝廷统一颁赐的同色衣服;更有学者认为,“诈马”一词来源于波斯语,即衣服的意思的。关于什么是诈马宴以及什么是诈马宴,元代诈马宴的特点,蒙古诈马宴的由来,诈马宴著名菜有哪几道,诈马宴宴席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诈马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诈马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诈玛宴时元朝时期宫廷大宴,距今约700多年的历史。2007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60年,忽必列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被他的军队拥立为汗。1271年迁者北京,称大都,把正蓝旗称为上都。
元世祖忽必烈每年都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巡幸上都。设诈玛宴,译为汉语就是整畜宴。又称质孙宴。
质孙是蒙古语,译成汉语是颜色的意思。指的是参加宴会都全部着同款同色的服装。面料考究,精工细做,可谓高贵华丽、受邀者全部是皇亲国戚,有功大臣。宴会奢华极致,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最富庶先进的元朝宫廷所独有。
2015年经内蒙古民族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共同出面,为了弘扬蒙古族文化,让更多的中外友人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蒙古族宫廷文化,特批准在旅游盛地希拉穆仁草原复原蒙古宫廷盛宴——诈玛宴。
为了完整再现元朝宫廷文化的气势,审核过程非常严谨。目前整个草原200余家接待中心,只有我们今天下蹋的恺撒天骄接待中心取得此项活动的资质。所以各位贵宾此次内蒙古之行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您有机会亲身感受元朝宫廷晚宴了。
什么是诈马宴
“诈马”是蒙古语,指去掉毛的整畜;也有人指出“诈马”是汉语词,指赛马;还有考证说,“质孙”蒙古语意为颜色,意思是出席宴会者须穿朝廷统一颁赐的同色衣服;更有学者认为,“诈马”一词来源于波斯语,即衣服的意思。
诈马宴:
宴会的饮酒习俗用蒙古语来讲就是斡脱克,汉语翻译为喝盏,就是天子在举行宴会的时候,有一个人拿着酒杯站在右边,一个人拿着拍板站在左边。
拿拍板的人先说:斡脱,拿酒杯的附和着说:打弼。
紧接着,拿拍板的人打一个拍子,王侯卿相即各归其位,该坐着的坐下,该站着的站着。
这时候乐曲作,开始敬酒。
首先要给皇帝敬酒,皇帝饮毕,乐曲停止,换另外的曲子,相陪的官员开始饮酒。
诈马宴的王牌菜是烤全牛,将剥过皮的整牛放入烤牛窖里,烘烤两天两夜才出炉。
当烤全牛摆在台案上,颈系红绸带,身披黄绸布,缓缓推入厅时,典雅的音乐随之而起。
绸布揭开,现出色泽金红的跪卧式烤全牛,宴会厅顿时沸腾,接着便开始一整套隆重热烈的宴会礼仪,欢迎各方的贵客。
除烤全牛外,诈马宴还配有以羊肉为主的多种名贵菜肴和马奶酒、白酒、果酒等饮品,席间还有蒙古歌。
诈马宴都有什么菜
诈马宴有:烤全牛、五畜汤、柳蒸羊、苁蓉滋补汤、红扒驼掌、炙凤腿、草原烩菜、杞子芥兰炒木耳等等。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
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
诈马宴始于元代。
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
如今,宫廷诈马宴已绝迹,烤全牛也已失传。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