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春》的诗意是什么呢,江南春 的诗意是古诗《江南春》共有三首,其诗意分别是:《江南春》唐代杜牧: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的。
关于古诗《江南春》的诗意是什么呢,江南春 的诗意以及古诗《江南春》的诗意是什么呢,江南春的诗意是啥,江南春 的诗意,江南春诗句的诗意,江南春的诗的意思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古诗《江南春》的诗意是什么呢,江南春 的诗意
古诗《江南春》共有三首,其诗意分别是:1、《江南春》唐代杜牧: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2、《江南春》唐代张籍:这首诗描绘了充盈生机的江南春景,传达悠闲喜悦的迎春情致。
原文: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
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译文:
江南的春天杨柳飘飘,太阳温暖地照在一尘不染的大地上。
口岸边刚刚下过一场春雨,一夜之间就长满了水草。
新出生的幼燕在太阳照射下的沙滩上欢快地鸣叫,芳香的树木使游人为之陶醉。
在傍晚时分,青山脚下,不知哪家渔人又在船头祭祀水神,祈祷来年一家平安。
注释:
1、渡口:船泊停靠的口岸。
过新雨:刚下过一场春雨。
2、夜来:一夜之间。
白蘋(píng):一种浮游水草植物。
3、乳燕:初生的小燕子。
4、醉:使人陶醉。
5、向晚:临近晚上,傍晚。
6、祭水神:江南渔村人民祈求出海打鱼平安无事的一种活动,以酒倒在船头水中以敬水神。
赏析:
张籍的这首五律很有特色。
这首诗画面清新,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首联应题,平实无波。
二、三两联,就“日暖”、“无尘”,顺势下笔。
随着时空同步展现的画面推移,诗人也由观赏而至陶醉。
不再站在画外,而是直接进入画内。
“芳树醉游人”正是诗人自已的感受和形象。
尾联是承上的时空延续,诗人又从画内跳出,回到抒情主体的位置。
作者似乎故意拉开间距,辅以摇曳的笔势,传达出亲切而悠闲的情致。
“江南春”是大题,也是泛题。
其地既广,其景更繁。
用心灵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固是一法(为杜牧诗所采用);
写即目所见的空间实景,也是一种选择(此诗即是)。
前者因整体涵括而得势,却无法兼具后者征实观察所得之“切”。
新雨过后的渡口水滨,是诗人足之所历;
白蘋、乳燕、晴沙芳树,乃诗人目之所接。
这目接身受的现实之景,无不附丽着诗人心灵的吐纳。
正是安恬宁适的心境,才会使诗人注视并欣赏“江南春”中这一派充盈生机的和谐。
柔和熨贴的情绪节奏,也外化为此诗的结构形式。
张籍的这幅“江南春”,是风景画,也是风俗画。
展现人(“游人”“谁家”等)与自然融合和谐的存在,乃是它的精神所在。
其平淡可爱之真谛,或当于此求之。
3、《江南春》宋代寇凖:此诗描写出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
勾起诗人心中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
此诗颇具唐诗特色,情韵悠长,蕴藉空灵。
原文: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译文:
渺茫烟波,一望千里;
东风吹拂,散布着白蘋的香气。
夕阳西下,我站在水边瞭望,心中的柔情绵绵不绝,与春水相似。
注释:
1、杳(yǎo )杳:深远的样子。
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2、白蘋(pín):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开白花。
3、汀洲:水边的小洲。
4、柔情:范雍《忠愍公诗序》作“愁情”。
赏析:
诗的一二句点明题意。
杳杳,指江水的深暗幽远。
夕阳西下,江面上水波渺茫,远望好似烟雾笼罩;
江水浩渺,迢递不断,如同远隔千里。
一阵东风,吹来缕缕白苹清香。
寥寥十四字,表面写无人之景,实是境中有人,“隔”、“风起”、“香散”,都是从人的感觉角度落笔的,因此第三句就将人推出镜头来。
原来此时诗人正伫立在汀洲(水边平地)之上凝望着。
此属倒装句法,按顺序而言,应把此句提到最前面,但如倒转过来,便属凡笔,诗意也索然了。
美景令人陶醉,也撩人伤感,尤其是悲愁郁结的人,所以末句便转入抒情。
此时,诗人面对一江春水,心中陡然涌起无限愁绪。
“愁情不断如春水”,凭借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含蓄地倾吐出愁情的沛然莫遏。
寇准的诗妙在首尾呼应,情景相生,另有耐人吟味之处。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的意思:辽阔的汪腔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困如衫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全诗如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橡扒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