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日常点评

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山西是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熬年:又称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汉族传统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的。关于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以及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传说,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传统,山西过年有什么风俗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山西是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山西是属于北方的。

  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的广大地区,

  主要包括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山西,位于中国华北,

  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所以是一个中国北方的省份。

山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1、熬年:又称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汉族传统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人们往往通宵不眠,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2、做豆腐:因为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过年做豆腐是一项传统的春节习俗。

  3、贴春联: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4、制作麻糖:在祭灶节这天制作麻糖,其主要成分为麦芽糖,是中国民俗食品,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5、打扫家: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打扫屋里的土尘,再用白土泥粉刷两到三遍。

  6、贴窗花:把旧窗户纸撕下来,换上新的窗户纸,同时还要贴上各种图案的窗花。

  7、燃旺火、放鞭炮:正月初一早上五到六点的时候,人们在自己家院里堆起一柴禾点燃,称为燃旺火,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同时也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8、拜年: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山西过年风俗

   山西过年风俗

   山西过年风俗,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月开始,就意味着过年进入倒计时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那么山西过年风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山西过年风俗1

   “社火”亦称“射虎”,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

  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到山西过年,一定不能错过晋商“社火节”。

  现在除重大庆典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期间为闹社火的固定日期。

   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6个县区市的重点景区,春节时有一系列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抬阁、背棍、点旺火、放架火、绞活龙、挂祥灯、小花戏、八音会等。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

  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

  ”(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

  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

  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

  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

  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

  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

  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

  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

  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谓“吃翻身瓜”。

  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

  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

  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

  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

  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

  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

  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

  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

  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

  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

  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

  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

  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

  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

  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

  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

  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

  ”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山西过年风俗2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

  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在古代,所谓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

   腊月二十七

   宰年鸡、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由于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所以,各地的集市在这一天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

   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这也是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

   由于次日就是大年三十,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了。

  

   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腊月二十九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

  告祭祖先,不仅仅是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而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

   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

   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

   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礼物带双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