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风雅颂赋比兴的划分标准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风雅颂赋比兴的划分标准是“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的是:“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的。

  关于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风雅颂赋比兴的划分标准以及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 风土,风雅颂赋比兴的划分标准,风雅颂赋比兴诗句,风雅颂赋比兴读音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风雅颂赋比兴的划分标准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风雅颂赋比兴的划分标准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的是:“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

  出自《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

  《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

  《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了解《诗经》风雅颂和赋比兴各指什么

        1.风雅颂 赋比兴各指什么

        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

  “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尘丛雅、夏通用,故有此称。

  “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2.《风雅颂》和《赋比兴》的作者及内容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前称为“诗”、“诗三百”。

  收入从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作品都是配乐的唱词。

  最初的编辑者可能是朝廷的乐官。

  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乐调,又称国风,就是各诸侯国土风歌谣,大多为民歌,富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哗兄此,是《诗经》中最重要部分,分为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计160篇。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计105篇,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计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各部分产生的年代很难具体确定,大体上说,《周颂》全部和《大雅》大部分为西周初期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为西周后期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从《诗经》的内容看,雅诗和颂诗虽然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如周颂中《武》、《桓》、《臣工》、《丰年》等篇对武王灭商的颂扬,对春夏祈谷、秋冬谢神的祭歌,展示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和生产情形;大小雅中的不少诗篇,如《生民》、《公刘》等篇,不只单纯颂扬祖先与神,开始注意对社会生活的描写。

        后期的诗作艺术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不仅篇幅加大,句法整齐,语言通畅,而且比喻生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采薇》、《何草不黄》等篇)。

  《国风》中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2500年前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七月》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血泪生活;《伐檀》描写了伐木者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愤怒斥责;《硕鼠》更把那些剥削者比作大老鼠。

  《式微》、《击鼓》、《扬之水》等诗篇还反映了劳动人民负担的沉重的徭役、兵役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歌占有较大的篇幅,既有反映妇女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不合理婚姻带给她们的痛苦(《谷风》、《氓》乱迅),也有表现青年男女健康、乐观的恋歌(《溱洧》、《静女》、《木瓜》等篇)。

  此外,不少民歌是揭露、讽刺诸侯贵族之作,尖锐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秽行,鞭挞了他们的丑恶灵魂。

  《国风》不仅表现劳动人民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而且以其简朴的语言描写,朴素生活画面的展示,大量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前人概括的《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作的生动性、鲜明性和艺术的感染力;语言的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也使诗歌有了较大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所具有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给中国文学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使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

  赋、比,较清楚,兴有疑问,后人分歧很多,没有定论。

  刘勰“风通而赋同”,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通正变,兼美刺”。

  比和兴,历代解释很多,有三种学说: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

  风雅颂就是一种艺术手法,运用不同形式让人理解的有所不同而已,就是现代的对比,先言他物再引所以物,导致艺术风格的差异,后来逐渐形成各种文学流派。

  4."风 雅 颂 赋 比 兴"的具体举例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

        1、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以《关雎》部分为例: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作者不详,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

        白话释义: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2、雅:“雅”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中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合称“二雅”。

        以《文王》部分为例。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文王》作者是周公,朝代西周,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的诗歌。

        白话释义:文王天上有英灵,光辉照天最显明。

  歧周虽然是旧邦,接受天命气象新。

        周家前途无限好,天命周家长兴盛。

  文王上升又下降,常伴上帝在天庭。

        3、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以《泮水》部分为例。

        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旗。

        其旗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泮水》作者不详,朝代春秋时期,出自《诗经.鲁颂·泮水》。

  此诗作于鲁僖公战胜淮夷之后。

        白话释义: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芹菜以备大典之用。

  我们伟大的主公鲁侯驾到,远远看见旗帜仪帐空翻影。

        只见那旌旗飘飘迎风招展,车驾鸾铃声声响悦耳动听。

  无论小人物还是达官显贵,都跟着鲁侯一路迤逦而行。

        4、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七月》作者不详,朝代西周,《国风·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白话释义: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5、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硕人》部分为例。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国风·卫风·硕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周代,作者无名氏。

        白话释义: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

  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

  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6、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以《孔雀东南飞》部分为例。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作者:无名氏,创作年代创作年代。

  作品出处《玉台新咏》 。

        白话释义:“(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雎 (《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百度百科.诗经·文王之什·文王 百度百科.鲁颂·泮水 百度百科.国风·豳风·七月 百度百科.国风·卫风·硕人 百度百科.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诗)。

  5.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

  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扩展资料

        1、起源: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

  赋、比,较清楚,兴有疑问,后人分歧很多,没有定论。

  刘勰“风通而赋同”,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

        2、简介:

        “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而后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赋比兴

  6.解密: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各有何文学特点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

        2、“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

        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 ”和“小雅 ”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 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7.风雅颂赋比兴,详解及例子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

  其他如《氓》中弃妇的不幸遭遇、《君子于役》中黄昏时分农家小院的情景、《击鼓》中对家乡妻子的深挚思念以及《溱洧》中男女相约游春的欢乐等,也都是用赋的手法直接叙写出来的。

  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如《硕人》连用了六个比喻来夸写女子的美貌: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丽描画地鲜活灵动,使人几乎有耳闻目睹之感,而这些比喻也因此被后世不断沿用,成为描写女子美丽的习语。

  其他如用癞蛤蟆比喻荒淫好色的卫庄公(《新台》)、用美丽的蕣华比喻女子的容颜(《有女同车》)等,也同样贴切逼真。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民歌中借以起兴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烂漫的桃花(《桃夭》)、和鸣的雎鸠(《关雎》)、猗猗的绿竹(《淇奥》)、皎洁的月亮(《月出》)等。

  这首诗一唱三叹,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向往,而那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忧伤怅惘的心情互相映衬,使全诗都笼着一层淡淡的哀伤。

  王国维曾经赞誉它“最得风人深致”,而这正得力于“兴”的妙用。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8.风雅颂赋比兴含义是什么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乐调,包括周南\召男\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的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采纳哦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