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普点评

五水共治重点是什么,五水共治的重点

  五水共治重点是什么,五水共治的重点是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的。

  关于五水共治重点是什么,五水共治的重点以及五水共治重点是什么,五水共治 重点是什么和什么,五水共治的重点,五水共治具体是指,五水共治内容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五水共治重点是什么,五水共治的重点

五水共治重点是什么,五水共治的重点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重点是:治污水。

  经济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

  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

  在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

  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

  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

  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

  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

  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

  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如果大家切实从增强全社会的亲水、爱水、保水意识抓起,继而从日常节材、节电、节煤、节油、节粮的良好习惯做起,就一定能掀起一股节约、节俭的新风和正气。

  社会意义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

  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

  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

  古往今来,听风声雨声读书声,看家事国事天下事,而治水从来都是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大事、要紧事。

  浙江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治水。

  社会政策要托底,治水工程必须要顶起,这是很重要的底线。

  生态意义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

  “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

  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五水共治具体指什么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

  重拳出击,背水一战。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

  时间表分三步走:

  三年(2014年至脊桐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

  五年(2014年至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

  七年(2014年至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治污轿野亏水”,首先要重点突破。

  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

  “清三河”,就是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

  大江大河的污水大多来自小河小溪,治大江大河之污必从治小河小溪之污抓起。

  “两覆盖”,就是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

  “两转型”,就是抓工业转型,加快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蓄铅等高污染行业的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抓农业转型,坚持生态化、集约化方向,推进种植养殖业闭神的集聚化、规模化经营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与此同时,其他“四水”要齐抓共治、协调并进。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