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三公指哪三个人物,一国三公指的是什么是一国三公中的三公指的是申生、重耳、夷吾的。
关于一国三公指哪三个人物,一国三公指的是什么以及一国三公指哪三个人物,一国三公指哪三个人呢,一国三公指的是什么,一国三公有哪三位,一国三公是指什么生肖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一国三公指哪三个人物,一国三公指的是什么
一国三公中的三公指的是申生、重耳、夷吾。
一国三公,拼音是yī guó sān gōng,意思是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近义词:政出多门等等。
语法:偏正式;
作宾语、定语;
含贬义。
例句: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相作矣。
造句:1、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将作矣。
2、一国三公,谁都来罚款,谁都不解决问题。
3、政出多门的近义词有各自为政、一国三公、各行其是。
一国三公的意思是什么
一国三公的意思泛指政令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
公:春秋战国时期对诸侯国君主的称呼。
一个国家有三个执政者。
一国三公,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这则成语意思是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骊姬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
她既年轻美貌,又善于献媚,晋献公对她宠爱无比,竟然想废去芹判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
这本是骊姬的心愿,但她顾忌群臣不服。
又故作姿态,劝献公不要再行废立。
这样,献公更宠爱她了。
骊姬还有一个顾忌。
那就是太子申生与他两个异母兄长重耳、夷吾关系亲密。
于是,她暗中和献公的宠臣梁王、东关王等密谋,离间这三位公子,最后再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
经过多次商议,他们决定先设法使三公子离开献公身边,疏远他们父子间的感情。
梁王和东关王向献公进言说,让太子去坐镇先君宗庙所在地的曲沃,而让重耳、夷吾两位公子分别去坐镇边疆要地蒲和屈。
这样,国君居中指挥,三公子分守重镇,国上万无一失。
经不起两人如簧之舌的巧辩,献公终于同意这样做。
由于蒲地和屈地一片荒野,他命士蒍负责营造蒲、屈两城。
士蒍揣测到,这必定是骊姬为了使奚齐被立为太子而施出的一条计谋,所以故意胡乱营造,草草完工。
公子夷吾对此不理解,向献公告了一状,说他祥拿办事不力。
献公派夷吾责问士蒍,问他为什么修得马马虎虎。
士蒍回答说,我听说没有悲哀的原因而悲哀,悲哀必定会到来,没有战争而筑城,城必定会被敌人利用。
现在我奉命为两位公子修城,若是不修筑得坚固,要承担对公子不敬的罪名,而若是修筑得坚固,则为敌人提供了阵地,要承担对君主不忠的罪名。
如果我失去了忠和敬,还怎么能为大王作事呢。
说到这里,士蒍又引了《诗经》中的一首诗,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意思是用贤德来安定国家,子孙后代才会像城那样坚固。
最后他说,我以为三年之后,那里将打仗呢。
回到家里,士蒍又作了一首诗。
后来,献公听信骊姬的坏话,逼死了太子申生。
重耳和夷吾被诬为太子的同党,献公发兵攻打蒲地和屈地。
两位公子被迫逃亡国外。
骊姬阴谋得逞,奚齐做了晋国的太子。
不过,骊姬的好日子也不长。
献公死后,继位的奚齐被大臣里克杀掉,骊姬不久也被逼得投河自杀,从此晋国大乱。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终于回国继位。
这就是春秋时著名的晋嫌宴改文公。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