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举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检测是(1)平仄脚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言绝句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
关于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举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检测以及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举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对照,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检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哪些,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和规则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举例,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检测
(1)平仄脚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言绝句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则
1、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七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
2、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必须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3、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间的。
相重相间交替用。
七言绝句每句四个节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古时文人墨客满腹经书,文采超然,有感而发之际留下了无数的千百名篇,直至今日都还被诗人传颂学习,很多人对诗词感兴趣,下面分享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1
(1)平仄脚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言绝句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则
1、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首做七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
2、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必须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3、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间的。
相重相间交替用。
七言绝句每句四个节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2
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卜轮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仄)仄 (平)平 仄仄平 (韵)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少见。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第四种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韵)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韵)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3
七言绝句就是每句七个字。
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
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绝句对平仄的要求比较宽。
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搞懂“押韵”和学会分辩字声的“平”“仄”后,再慢慢对照“律绝”四种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拓展资料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者弊衡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
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