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君子有三乐指的是什么,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指什么是《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的。
关于孟子君子有三乐指的是什么,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指什么以及孟子君子有三乐指的是什么,孟子的君子有三乐是哪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指什么,孟子的君子三乐指的是哪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指的是哪三乐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孟子君子有三乐指的是什么,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指什么
《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君子有三乐》解读
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
”
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
因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而不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的东西。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
俯仰无愧,君子本色。
君子之乐,莫过于此。
当然,作为教书先生,孟子还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
如果我们不是教书先生,那除了一乐家庭平安,二乐俯仰无愧之外,还该三乐什么呢?或者,时代进化了,还有没有四乐、 五乐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应只限于教书育人,身边的人能够因为君子的启发、引导,而有所作为也算是一大乐趣呀!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指的是什么?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语出《孟子 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扩展资料: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岁早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帆陪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乎轿雀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