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关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毛诗》、《三百篇》。从汉代起,《诗经》列入“五经”之中,成了同政治、道德密切相关有教化意义的经典。相传,《诗经》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最为影响的诗歌305首,内容涉及到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等,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远古社会的风貌,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才智,是一部丰富生动的远古社会的百科全书。《诗经》在思想感情、表现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散发出浓郁的乡土芬芳。《诗经》的思想观点鲜明,对善恶是非作了评判,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发挥了“言志”“载道”的作用,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把《诗经》作为教育弟子立言、立行的标准读物。围绕《诗经》的学习与研究,形成了传统的诗经学,在我国文化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周南•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著名的爱情诗,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表达的思慕之情,读来十分感人。千百年来,《关雎》为人们所传诵,它不仅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中国文化的开局,中国文学的历史少不了《关雎》。

《卫风·氓》是《诗经》的长篇叙事抒情诗,情节紧凑,语言简洁,抒情叙事融为一体,富有艺术魅力。它是文学上反映男女情爱问题的开篇之作。作品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男女不平等,婚姻关系男方说了算,不受制约的不公平性。全诗以叙事为主,中间插入议论和抒情。该诗为推动男女平等、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卫风·氓》具备了叙事诗的特征,影响到后期叙事诗的创作。这首诗至今仍有教化意义。

《诗经》积淀了周代以前到周代的文化,它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典范,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瑰宝,它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对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的特色,开创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创作和抒情诗创作的先河,《诗经》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书人的尊崇,后世许多优秀诗人、文学家都学习《诗经》的创作手法,创作出适应时代需要,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优秀作品。《诗经》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了楷模,引导诗人、作家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积极地反映现实生活。这种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的四言诗,奠定了四言诗的创作格局。在《诗经》之前,诗歌只流于口头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诗经》的四言诗体裁,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研习《诗经》的四言诗创作艺术,创作四言诗。后世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四言诗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诗经》的赋、比、兴、双声、叠韵、叠字等表现手法,强化感情的抒发,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这种表现手法一直影响着古代诗歌创作,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的节奏韵律,尤其是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样式,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与《诗经》有着不解之缘。《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诗经》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准确、优美、纯洁、形象生动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为后世诗人、作家所学习和运用。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都出自《诗经》。如成语“鸠居鹊巢”出自《召南•鹊巢》;“凤鸣朝阳”出自《大雅•卷阿》;“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夙夜不懈”,出自《大雅•烝民》;“生我劬劳”出自《小雅•蓼莪》;“君子好逑、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出自《周南•关雎》;“一日三秋”,出自《王风•采葛》。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几乎都能找到。

闻一多先生说:“《诗经》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会,它是最全面的生活”。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诗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经》字字句句都是真话,金玉良言,时时处处流露的是真情、良心和正义。《诗经》表现了纯洁的思想道德,字里行间没有邪念、虚妄与怪诞。几千年来,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发乎情,止乎礼”,《诗经》表现的爱情是无比纯洁高尚的,没有虚虚伪伪的爱情,用金钱买不了《诗经》的真情。《诗经》既大胆地抒发情感,又有所节制,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讲求作品的社会责任,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这与我们当代有些文学作品喜欢写肉麻的爱情吸引人,表现消极情感,腐蚀灵魂,不讲文艺的社会责任,是大相径庭的。文艺工作者应从《诗经》中吸取情感和智慧的力量,努力表现真善美,培养人们健康纯洁的精神品格。

周代重礼仪教化,民风淳朴。《诗经》歌颂了周代的君子人格、仪表风范、文化修养。《诗经》中的燕飨诗,通过亲朋好友欢聚宴饮的场面,表达了燕飨礼仪。燕飨之礼是公共场合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在今天仍有着很好的教化作用。

《诗经》不仅是文学经典,而且是后世社会教育的典范。《诗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中,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象《诗经》那样,早在2500多年就表现了那样高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诗经》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文明。

法国人比奥著的《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中说:“《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日本诗歌的发展与《诗经》有着密切联系,和歌的诗体、内容和风格都深受《诗经》影响。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巴次大陆都在传播《诗经》。越南、蒙古相继出版发行《诗经》。《诗经》正以几十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传播,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当代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交融,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消极因素,如诚信、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的失范,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侵蚀着人们的肌体,人心浮躁,人与人之间冷漠,缺乏美好的情感世界。人的情感问题,影响着生态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充满着矛盾。有些文学作品随波逐流,不主动积极地表现文明进步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而是热衷于口味、机巧,缺乏人文关怀。文学上所表现的错误的价值观念,需要用《诗经》“和美”的文化精神来感染和熏陶。《诗经》所表现的高尚道德情操,对当代文学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时代的局限,《诗经》掺杂了一些超自然的神话,缺乏自由精神,这在当时来说是难免的。它的不妥之处与《诗经》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不能苛求于前人。《诗经》纯洁的思想、诚实的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诗经》能体验到一种静气和畅快,养成“温柔敦厚”和文明礼貌的品性。

我们要学习、传承《诗经》的优秀成分,通过《诗经》的潜移默化作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诚实、健康的精神素养,促进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弥补人们心灵空虚,克服浮躁与焦灼,塑造高尚人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强国,增强爱国情感、亲情友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