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对我们学生有什么意义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历史浩然如烟,把时光细细筛过,总有一些金色的粉末漂浮在其上,承载着无尽贻贝,美幻美仑,那些粉末凝聚成珍珠,流传至后世熠熠生辉,其中有一颗最古早的精华名叫《诗经》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但除了这几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外,我们所知就不多了,无法像唐诗那样张口即来。为什么《诗经》和朗朗上口的唐诗差别如此之大?
那是因为《诗经》的形成,鲁迅曾在《门外文谈中认为》:群居生活催生了语言的出现,乃至文学,《诗经》的出现便顺应了这一类发展的趋势。
也有研究表明《诗经》是人们对于自然界中鸟兽叫声的模仿,后来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诗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有一说是来自于巫师祭祀时歌颂神明、祈求神祉的祷词,比如“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也有说法是来源于人民的劳动号子,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诗经》内涵深远,虽然我们理解有限,但许多文人雅士却用其中的诗篇取出了流行不朽的名字。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名字源自《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
周邦彦(北宋词人),名字源自《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屠呦呦,名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琼瑶,名字源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会发现那么多美好、文雅的名字来源于此书,可见历代文人对于《诗经》的重视。
但由于《诗经》篇幅都较长,而其韵脚又不整齐,所以读起来不如唐诗朗朗上口,有些字意,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晦涩难懂、诘屈聱牙。
而我们普通人想要把《诗经》读懂读明白,给孩子们的未来上好一节国文课,更应该配备一本好的解读工具书。
什么样的书才是一本好的解读书呢?
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诗经是一本故事书》
他的作者王福利,曾经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他写的《诗风画境——走进〈诗经〉里的风景 》荣获殊荣,他也是《人民日报》的长驻作者,在其上发表过作品多达近百万字。
我们熟知鲁迅、郭沫若等名家均对《诗经》做出考证,其中关于《风》《颂》的解读最多,唯有《雅》的相关资料十分稀少,仅有几首诗的解读,而王福利的著作《诗经是一本故事书》主要针对《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做出独特的解读,以全新的视角弥补了这部分的残缺。
作者以幽默、风趣地口吻向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周天子时代的礼记画卷,主要通过祭祀、宫廷宴舞、成人礼或聚会时的乐歌为主礼,对周天子时代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揭秘,使我们了解过去宫廷贵族如何奉礼为天的生活场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子曾经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礼。过去人对于祖先的重视,和祈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使得礼数繁多,而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删繁就简,弃芜存精,发展成为当今社会衡量道德的礼貌礼数,其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礼节指引着我们的生活,参与到日常中,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
那么这本《诗经是一本故事》如何解读《诗经》的呢?我们如何透过《诗经是一本故事书》来了解礼数是如何演变的呢?又帮助我们解决了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