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关于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的,所以《史记》是纪传体。纪传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史记简介: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1、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2、表:

“表”用以表格形式记录帝王、诸侯、功臣、将相等社会要人的世系、爵位及主要事迹。本表记远事用世表,记近事用年表,记朝代衔接之事用月表。诸表经纬分明,各具特色,有年经而国纬,有国经而年纬,有年经而职纬。表和本纪相对应,互为印证。

3、书:

“书”记述了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每一门都作了系统的源流论述。

4、世家:

“世家”是记载在政治、文化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包括西周、春秋、战国的诸侯,西汉前期的将相、功臣、诸侯、宗室、外戚,儒家创始人孔子,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等。

5、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的意义:

《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成就成为中国史学在观念上的主要思想支柱,它使后来的史学抗拒了佛、道乃至于其他神意的影响与支配企图,在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也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此以外,《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近代大文豪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着《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早年时期的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曾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主持史书的编写工作,监管国家典籍,另外天文历法也是其职责,类似钦天监),司马谈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在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继承其父对《史记》的编纂。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宫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