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学点评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 醉里吴音相媚好出自何处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是辛弃疾的。关于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以及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诗,醉里吴音相媚好写的是哪里,醉里吴音相媚好他们在说什么,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指的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

醉里吴音相媚好出自何处

  醉里吴音相媚好出自《清平乐·村居》的。

  1、醉里吴音相媚好翻译: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2、出处:《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谁写的?

  是辛弃疾的。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出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意思是: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此诗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当时以他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

  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辛弃疾关于儿童剥莲蓬的诗

  原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出处: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扩展资料: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开篇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便简炼地勾勒出江南乡村的风光,烘托出恬静、和乐的环境气氛。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写自己在醉中听到有人用吴地的土语说话 (上饶地区旧属吴国),语调亲昵,听起来是那样柔和悦耳。

  这两句用倒卷笔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及见其人,又出乎意料,谁想到说话声那么柔和的人,竟是一对白头翁婆呢!这里写出了吴地语言的软媚,农村老年夫妇的和睦相亲,也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下片便集中写这一农户的劳动生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抓住人物最典型的一个行动,表现出他们不同年龄、性格的特征。

  其中,写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生动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形象栩栩如生。

  而江南山村的风物景色——野外豆苗、门前鸡群、溪上莲荷,都从人物的行动中一一带出,笔法巧妙。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