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人是谁?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的著名画家文与可的。关于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人是谁以及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人是谁,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词语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文与可吗,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胸有成竹是寓言故事吗
不是的,胸有成竹不是寓言故事的。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人是谁
1、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的著名画家文与可。
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这个成语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来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了主意。
2、文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他与苏轼是表兄弟的关系,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3、文与可为了将竹子画的传神。
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认真的观察竹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的变化,甚至就连竹子的生长周期和竹叶的茂密程度都认认真真的观察。
4、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
他对于竹子已经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直接就能画出来,每一幅竹子都被画的栩栩如生。
5、后来有位青年想学画竹。
得知诗人晃补之对文与可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这也是成语胸有成竹的来历。
以上的就是关于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的内容介绍了。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的著名画家文与可,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画画。
胸有成竹的意思是,在画竹子之前心里必须有一副竹子的画像才行,通常指做事之前要心中有数。
那么,故事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详细内容
- 01
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
著名画家、诗人。
- 02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
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03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
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 04
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
《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
《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
- 05
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
可以说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
文同的墨竹作品给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刊等诸多画家以重要影响,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