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关于渔歌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的最新点评答案内容如下:

渔歌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景的画面,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描绘的景象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为: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的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赏析:这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主要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的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渔歌子》的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先世因“不忍坐视民患”,弃官隐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门镇)石山坞,又迁润田张村庇。唐代诗人。

著作主要有《玄真子》十二卷和《大易》十五卷。《玄真子》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云原书有十二卷,南宋时已残缺,仅存三卷。《大易》十五卷见《道藏》32部《玄真灵应宝签》。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特视点评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